当前位置:首页 > 会计 > 正文

民国时的税收有多少钱

民国时的税收有多少钱

民国一亩地交多少税 1、规定一等上则亩征田赋0.52元,中则0.47元,下则0.42元;二等上则亩征0.37元,中则0.32元,下则0.27元;三等上则亩征0.21元,...

民国一亩地交多少税

1、规定一等上则亩征田赋0.52元,中则0.47元,下则0.42元;二等上则亩征0.37元,中则0.32元,下则0.27元;三等上则亩征0.21元,中则0.16元,下则0.11元。翌年,按此税率开征,全县赋额为法币1208539元。

2、农业税一般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之间。古代两汉时期,农业税为三十税一(3%)至十五税一(7%);唐代大约到10%;宋代9%;明代4%;清代7%,民国15%;建国25%(最重)。

3、尤其是军阀混战时期应付兵差的摊派数额巨大,1930年河南战区各县的兵差合计达1074万元,每亩平均摊到5元,几近全省平均每亩田赋及附加税的30倍(注:郑起东:《近代华北的摊派(1840~1937)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1994年第2期。)。

4、民国时土地所有权分布虽然不平均,但比其它落后国家要平均,73%的家庭平均每户拥有15亩地,他们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28%,而5%的家庭户均拥有50亩以上的耕地,占总耕地的34%。

5、始于鲁宣公15年(公元前594年)的“初税亩”,即开始实行按土地面积(亩)征收赋税。经过2000多年的演变,到中华民国时期,才将对土地所征的各种税收统称为“田赋”。

6、现在所能看到的历史资料,明清以来罕见占田千亩的大地主。

最新文章